时间: 2025-05-04 06:2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27:28
“无可把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无法掌握或控制。它描述的是一种状态,即某事物或情况超出了个人的能力范围,无法被准确预测、控制或理解。
在文学中,“无可把握”常用于描述人物面对未知或复杂情况的无力感,如在面对命运的安排、自然的伟力或人性的复杂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表达对某件事情的不确定性或无法掌控的感觉。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它可能用来描述个体或组织在面对复杂系统时的无助感。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境和强调点的不同,例如“无法掌控”更侧重于能力的缺失,“难以捉摸”则强调事物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无可把握”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是在长期的语言使用中形成的,反映了人们对于无法控制事物的普遍感受。在语言的演变中,这个成语保持了其基本含义,但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下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无可把握”常常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相联系,强调顺应自然和接受不可控的事物。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时的感受。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无奈和无力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面对巨大挑战时的无助感。它也可能引发对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恐惧或好奇。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面对职业选择的不确定性时感到无可把握,这种感觉促使我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规划未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星辰的轨迹,无可把握,/ 在夜的深邃中,闪烁着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无垠的星空,象征着无限的未知和不可把握。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深夜的寂静,或是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都带有不可预测和无法掌控的意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yond one's grasp”或“uncontrollable”,它们在语义上与“无可把握”相似,但在文化和语境上有所不同。
“无可把握”这个词汇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未知和复杂性时的普遍感受。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理解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可】
3.
【把】
柄。器物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
【引证】
《礼记·曲礼上》。注:“弣把中。”释文:“把,手执处也。”-左手承弣。 、 《文选·潘岳·射雉赋》-戾翳旋把。
【组词】
茶壶把儿;印把子
植物上支持着一个或多个叶片、花朵或果实的部分。
【引证】
《淮南子·缪称》-无把之枝。
【组词】
花把儿;梨把儿
4.
【握】
(形声。从手,屋声。本义:攥在手里,执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握,搤持也。 、 《广韵》-握,持也。 、 《仪礼·乡射礼》-长尺有握。 、 《楚辞·九章·怀少》-私握臣手。 、 《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手握刀。
【组词】
握君、 握篆、 握算、 握镜、 握节、 握炭流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