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7:53
词汇“[木镞]”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分析:
风卷残云,木镞飞舞, 古战场上的呼啸声。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镞】
(形声。从金,族声。本义:箭头) 同本义。
【引证】
汉·贾谊《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组词】
利镞
形容箭的轻捷,应声而至。
【引证】
《吕氏春秋》-所为贵镞矢者,为其应声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