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4:13
咬音咂字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说话时发音清晰、准确,每个字都咬得清楚,咂得响亮。基本含义是指说话时注重语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强调语言表达的精确和有力。
咬音咂字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于对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清晰度的追求。在古代,由于没有现代的录音设备,语言的传递主要依赖于口耳相传,因此发音的清晰和准确尤为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强调语言表达的质量。
在**文化中,语言的清晰和准确一直被视为重要的社交技能。咬音咂字这个成语体现了对语言表达的尊重和重视,尤其是在教育、演讲和文学创作等领域。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专业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认真、专注和专业。它影响着人们对语言表达的态度,鼓励人们在交流中追求清晰和准确。
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咬音咂字,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英语口语课上,我会特别强调发音的准确性,让学生们通过模仿和练*来达到咬音咂字的效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咬音咂字,字字珠玑,
声声入耳,句句动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演讲者在台上咬音咂字地演讲,每个字都清晰有力。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一位歌手在演唱时,每个音符都唱得非常到位,声音清晰悦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enunciate clearly" 或 "articulate well",强调发音的清晰和准确。不同文化中对语言表达的重视程度不同,但追求清晰和准确的语言表达是普遍的。
咬音咂字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提醒我在交流中注重发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无论是在教学、演讲还是日常对话中。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认识到语言表达的质量对沟通效果的影响。
‘所以你这臭丫头就没了魂似地跟了下去,对吗?’老妇人咬音咂字地说。
1.
【咬】
(形声。从口,交声。《说文》本从“齿”。本义: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
同本义。
【引证】
《汉书·食货志》引汉·贾谊《论积贮疏》-易子而咬。
【组词】
咬姜呷醋、 咬牙关、 咬瓦、 咬定牙根、 咬钉嚼铁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
3.
【咂】
吮吸,叮咬。
【引证】
元·佚名《陈州粜米》-都是些…咂脓血的苍蝇。
【组词】
咂吮、 咂啄、 咂啖、 咂嘬、 咂干
象声词。发咔嗒声。又(如舌尖抵住上颚发出吸气音,表示称赞、羡慕、惊讶等)。
【引证】
《红楼梦》-刘姥姥此时只有点头、咂嘴、念佛而已。
【组词】
咂嘴弄舌、 咂巴
4.
【字】
(会意兼形声。从宀(mián)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乳也。 、 《广雅》-字,生也。 、 《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 《汉书》。颜师古注:“字,生也。”-六畜遂字。 、 《山海经·中山经》-苦山有木,服之不字。 、 《汉书·食货志下》-亭有畜字马,岁课息。
【组词】
字乳、 字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