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2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2:22
“刻意求工”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故意地、有意识地去追求工作的精细和完美。它强调的是在做事时不仅要有目的性,还要追求高质量和高标准。
在文学作品中,“刻意求工”可能用来形容作者对文字的雕琢,追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某人过于追求形式而忽视了实质内容。在专业领域,如设计或工程,它可能指的是对工艺和细节的极致追求。
“刻意求工”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中的“刻意”指的是有意识地、故意地去做某事,“求工”则是追求工作的精细和完美。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就有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
在**传统文化中,追求完美和精细是一种美德,因此“刻意求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用来评价专业人士的工作态度和质量。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正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对工作认真负责、追求卓越的人。它影响我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追求更高的标准。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需要撰写报告和文档,我总是努力做到“刻意求工”,确保每一部分都清晰、准确、无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笔下,字字刻意求工,如琢如磨,终成佳作。”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工匠在昏黄的灯光下,细心雕琢着一件艺术品,每一刀都显得格外用心。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刻意求工”的精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eticulous craftsmanship”或“attention to detail”,它们都强调了对细节的关注和追求完美。
“刻意求工”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提醒我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追求高质量和高标准。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此等词语浅情深,妙在字句之表,便觉刻意求工,是无端多费气力。
他写文章~、一丝不苟。
1.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3.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4.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