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1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15:11
成群打伙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聚集成群,结伙行动”。它通常用来描述人们或动物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进行某种活动或行动。这个词汇强调了群体性和集体行动的特点。
成群打伙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成群”和“打伙”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成群”意味着形成群体,“打伙”则意味着结成伙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成语。
在**文化中,成群打伙有时被视为一种社会现象,特别是在描述农村或社区的集体活动时。它反映了人们倾向于集体行动和群体归属感的文化特点。
成群打伙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集体主义的情感联想,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团结和互助。然而,在某些情境下,它也可能带有负面情感,如群体暴力或欺凌。
在日常生活中,成群打伙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境,如组织团队活动、社区**等。例如,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户外拓展活动中,学生们成群打伙地参与各种挑战,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过绿草地,
孩子们成群打伙嬉戏。
笑声如银铃般清脆,
绘出一幅欢乐的画卷。
成群打伙的视觉联想可能是一群人或动物聚集在一起的画面,如一群鸟儿在空中飞翔,或一群孩子在公园里玩耍。听觉联想可能是人群的喧闹声或动物的叫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ather in groups”或“band together”,但这些表达没有成群打伙这个成语所具有的特定文化色彩和历史背景。
成群打伙这个词汇在描述群体行为和集体活动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倾向于集体行动的特点,也体现了集体主义文化的某些方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群体行为。
桃树爷爷吹唢呐也真吹得好,不但会用嘴吹,还会用鼻孔眼,一吹起来引得孩子们成群打伙地围着他转。
1.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2.
【群】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引证】
《说文》-群,辈也。 、 《国语·周语》-兽三为群。 、 《诗·小雅·吉日》-或群或友。 、 《诗·小雅·无羊》-三百维群。 、 《礼记·曲礼》-大夫不掩群。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柳宗元《封建论》-故近者聚而为群。
3.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4. 【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