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4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2:46
中途岛海战是指1942年*月4日至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与日本海军在中途岛附近海域进行的一场关键海战。这场战役被认为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美国海军成功地击沉了日本四艘航空母舰,从而削弱了日本的海军力量,为后续的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途岛海战这一词汇直接来源于历史**的名称,其词源清晰,没有复杂的演变过程。在中文语境中,这一词汇保持了其原始的历史和地理指向性。
中途岛海战在西方和日本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军事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在美国,这一战役常被用来强调国家的军事成就和英雄主义精神。
提到中途岛海战,可能会联想到战争的残酷、英雄的牺牲以及战略的重要性。这一词汇可能激发人们对和平的珍惜和对历史的反思。
个人可能在学校的历史课程中学*到中途岛海战,或在观看相关电影、阅读书籍时接触到这一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中途岛的海浪中,英魂不朽,战舰的残骸诉说着往昔的荣耀。”
观看关于中途岛海战的纪录片或电影,可以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感受到战争的紧张氛围和历史的沉重。
在不同语言中,如日语中的“ミッドウェー海戦”,虽然表达不同,但都指向同一历史**。
中途岛海战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承载着具体的历史*信息,还反映了人类对战争、英雄主义和战略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深化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途】
(形声。从辵(chuò),余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广韵》-途,道也。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徐亦训道。字古借涂,后变作途。又作塗。 、 《尔雅·释宫》-堂途谓之陈。又,路,旅途也。 、 《尔雅·释邱》-当途梧邱。 、 《战国策·齐策》-而不利说途也。 、 张衡《东京赋》-经途九轨。 、 郭璞《游仙诗》。注:“当仕路也。”-长揖当途人。 、 唐·杜甫《石壕吏》-天明登前途。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仁义之途。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负者歌于途。 、 、 《聊斋志异·狼三则》-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组词】
途轨、 途辙、 途毙、 途说、 途陌、 途水、 通途;沿途;归途;长途跋涉
3.
【岛】
(形声。从山,鸟声。本义:江、湖、海洋中被水所包围而比大陆要小的一片陆地) 同本义。
字省作“岛”。
【引证】
《史记·田儋传》。集解引韦昭:“海中山曰岛。”-入海居岛中。 、 曹操《步出夏门行》-山岛竦峙。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英伦诸岛乃属冰天雪海之区。
【组词】
岛峙、 岛夷
4.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5.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