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4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40:06
词汇“打撒手儿”在中文中是一个相对口语化的表达,主要用于描述某人在某件事情上不再参与或不再负责,相当于“放手不管”或“撒手不管”的意思。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打撒手儿”字面意思是指某人从某件事情上撤手,不再继续参与或负责。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定的消极意味,暗示某人因为某种原因(如懒惰、逃避责任、无法解决等)而选择不再处理某事。
“打撒手儿”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打”和“撒手”两个词组合而成,表示一种动作上的放弃。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并不高,更多出现在口语和非正式的文本中。
在**文化中,责任感和坚持是受到推崇的品质。因此,“打撒手儿”这个词汇往往带有负面评价,与社会对个人责任的要求相悖。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逃避、不负责任的行为,给人带来一种消极、不负责任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因为困难而选择放弃,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表达不满或批评。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打撒手儿”作为一个角色的特点来描绘,展示其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行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从某个场景中转身离开,不再参与;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缓慢、低沉的音乐来表达这种放弃的情绪。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wash one's hands of”(洗手不干)也有类似的含义。
“打撒手儿”这个词汇在描述逃避责任的行为时非常有用,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给人带来过于消极的印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深层含义和使用场景对于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非常重要。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撒】
(形声。从手,散声。字本从米,殺声。本义:散布)。
同本义。
【引证】
《集韵》-撒,散之也。 、 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星如撒沙出。
【组词】
撒帐、 撒漫、 撒泼、 撒枯、 撒星
3.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4.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