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2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29:10
词汇“尽语”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领域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尽”通常表示“完全”、“彻底”,而“语”则指“言语”、“说话”。因此,“尽语”可以理解为“完全表达”或“彻底说出”的意思。
由于“尽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但从字面意思来看,它是由常用词汇“尽”和“语”组合而成,可能在某些文学作品或特定语境中被创造和使用。
在某些文化中,完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被视为一种勇气和真诚的体现。因此,“尽语”可能在鼓励开放和真诚交流的社会背景下被重视。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某些时刻需要“尽语”,比如在面对重大决策时,与亲密的人分享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尽语”来表达一种情感的极致释放:
在月光下,我尽语我的爱,
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真心的流露。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utter everything”或“express fully”。
“尽语”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强调了完全表达和真诚交流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1.
【尽】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盡,器中空也。
【组词】
尽觞、 尽光
竭;完;没有了。
【引证】
《广韵》-尽,竭也,终也。 、 《小尔雅》-尽,止也。 、 《墨子经》-尽莫不然也。 、 《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固民自尽。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墨子·公输》-攻械尽。 、 《墨子·七患》-民力尽于无用。 、 《荀子·哀公》-马力尽矣。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 、 唐·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尽吾齿。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尽其肉。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必尽吾力。 、 《聊斋志异·狼三则》-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组词】
尽言、 尽志、 尽哀、 尽盘将军、 尽敬
2.
【语】
告诉,使知道。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论语·阳货》-吾语女。 、 《三国志·方使传》-若引其许,若至,语人。 、 晋·干宝《搜神记》-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语于富者曰…
【组词】
语言、 语其友;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