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4:38
词汇“烂败”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其不常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烂败”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某物因为过度使用或时间久远而变得破旧不堪,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或美观。在某些方言中,它可能指的是彻底失败或崩溃的状态。
由于“烂败”不是一个标准汉语词汇,它的使用可能局限于特定的地区或社群。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为了表现某种特定的氛围或描述特定的场景。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物或某人的状态非常糟糕。
由于“烂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烂”和“败”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彻底的破坏或失败。
在某些地区或社群中,“烂败”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因为缺乏维护或管理而变得破旧不堪的事物。这可能反映了当地对于物质文化和社会秩序的一种态度。
“烂败”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负面情感,如失望、悲伤或厌恶。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衰败、无序和绝望的场景。
由于“烂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它。如果遇到相关的场景,可能会用更常见的词汇来描述。
在创作中,可以将“烂败”用于描述一个废弃的城镇、一段失败的关系或一个失去活力的社区,以此来表达一种深刻的衰败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破旧建筑或废弃物品的画面。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破败窗户的声音,或者是老旧木头发出的吱嘎声。
由于“烂败”不是一个通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如果存在类似的表达,可能会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情感色彩和社会含义。
“烂败”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极端破败状态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特定的情感和场景。尽管它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学或艺术创作中,它可能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1.
【烂】
(形声。从火,阑声。本义:煮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爛。-孏,孰也。 、 《吕氏春秋·本味》-熟而不烂。 、 晋·干宝《搜神记》-三日三夕不烂。
2.
【败】
(会意。从贝,从攴。攴(pū),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败,毁也。 、 《诗·大雅·民劳》-无俾正败。 、 《淮南子·说林》-若唇之与击,空柔相摩而不致败。 、 《吕氏春秋·尊师》-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 、 《韩非子》-法败则国乱。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败家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