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2:03
右衽(yòu rè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右侧的衣襟”。在传统服饰中,右衽指的是衣服的前襟向右掩合,即右边的衣襟覆盖在左边的衣襟上。这种穿衣方式在古代是常见的,尤其是在**男性服饰中。
右衽一词主要在描述传统服饰时使用,尤其是在讨论汉服、古装剧、历史文献或文化研究中。在文学作品中,右衽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场景或人物,增强历史感。在口语中,除非涉及特定文化或历史话题,否则较少使用。
右衽一词源于古代*的服饰惯。在古代,右衽被认为是正统的穿衣方式,与左衽相对。随着时间的推移,右衽成为了**服饰的一个标志性特征。
在**的传统文化中,右衽象征着正统和礼仪。在古代,右衽的穿衣方式被视为文明和秩序的体现。在一些历史时期,左衽甚至被视为异端或外族的象征。
右衽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带来一种古典和庄重的情感反应。它也可能唤起对传统礼仪和文化的尊重和怀念。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看到许多展示古代服饰的展品,其中大部分都是右衽的。这让我对古代的穿衣*惯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的诗歌时,我可能会这样写:
古道西风瘦马,
右衽长袍随风。
一曲离歌,
千年梦回。
右衽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装剧中的场景,伴随着古筝或笛子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而神秘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衣襟的掩合方式各异。例如,日本的和服通常是左衽,这与*的右衽形成对比。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在服饰上的独特惯。
右衽一词不仅是描述传统服饰的一个词汇,更是承载了古代文化和礼仪的重要符号。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的传统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文化视野和语言表达能力。
1.
【右】
(会意。从口,从又(手)。口手并用帮助别人。本义:右助。见《说文》。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佑”)。
助;帮助。后多作“佑”。
【引证】
《说文》。字亦作佑。-右,手口相助也。 、 《易·系辞》-右者,助也。 、 《周礼·士师》。注:“左右,助也。”-以左右刑罚。 、 《左传·襄公十年》。注:“助也。”-王右伯舆。 、 《诗·大雅·嘉乐》-保右命之。
【组词】
右援、 右序、 右饷、 右与
2.
【衽】
(形声。从衣,壬声(rén)。本义:衣襟)。
同本义。
【引证】
《仪礼·丧服记》-衽二尺有五寸。 、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再拜稽首以衽受。 、 《汉书·张良传》-楚必敛衽而朝。
【组词】
衽左、 衽服、 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