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1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12:03
词汇“奚遽”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源自古代文献。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奚遽”的字面意思是“为何如此”或“怎么这么”,表达一种惊讶或不解的情绪。在古代文献中,它常用来询问原因或表达对某事的意外。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奚遽”常出现在对话或疑问句中,用以表达对某事的惊讶或不解。例如,在《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奚遽”被用来询问战争或政治**的原因。
“奚”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或“为何”,“遽”则有“突然”或“迅速”的意思。两者结合,形成了表达惊讶或不解的“奚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被更为常见的表达方式所替代。
在古代,“奚遽”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突发或意外情况的反应。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的深思熟虑和对原因的探究。
“奚遽”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古典和庄重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深沉和内敛。使用这个词汇时,可能会给人一种古风古韵的感觉。
由于“奚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在学*古代文学或历史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献。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巧妙地运用“奚遽”来增添文言文的韵味,例如:“月下独酌,奚遽夜深?”(为何夜已深,我还在月下独酌?)
由于“奚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书法、古琴音乐或古代的宫廷场景,给人一种古典美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奚遽”的词汇,但表达惊讶或不解的情感是普遍存在的。例如,英语中的“Why so?”或“How come?”可以传达类似的意思。
“奚遽”作为一个古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学*和理解这样的词汇,不仅能够增加语言的多样性,还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文学创作的深度和广度。
1.
【奚】
(会意。据甲骨文,左为手(爪),右为绳索捆着的人。本义:奴隶,又专指女奴)。
同本义。
【引证】
《周礼·秋官·禁暴氏》。孙诒让正义:“奚为女奴,隶为男奴也。”-凡奚隶聚而出入者,则司牧之。 、 《周礼·天官》-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
【组词】
奚女、 奚奴、 奚童、 奚隶
2.
【遽】
(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送信的快车或快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遽,传也。 、 《周礼·大仆》-以待达穷者与遽令。 、 《周礼·行夫》。注:“若今时乘传骑驿而使者也。”-掌邦国传遽之小事。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注:“传车。”-且使遽告于郑。 、 《礼记·玉藻》-士曰传遽之臣。
【组词】
遽人、 遽驿、 遽传、 遽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