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9:1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9:16:26
市舶(shì bó)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古代**对外贸易中的商品,特别是指那些通过海路进口的商品。在古代,市舶司是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的官方机构。
在文学作品中,市舶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的繁荣贸易景象,或者作为背景设定的一部分。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经济学和考古学等专业领域,市舶及其相关的市舶司是研究古代贸易和外交关系的重要概念。
市舶一词源于古代**的对外贸易实践。市舶司最早出现在唐代,是专门负责管理海上贸易的官方机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市舶逐渐成为指代进口商品的通用词汇。
在古代**,市舶司的设立和管理反映了当时政府对贸易的重视,以及对外交往的开放态度。市舶商品的流通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市舶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繁荣和开放,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冒险和探索精神。它也可能唤起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交流的深刻思考。
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市舶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文献和讨论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的贸易体系和文化交流。
在诗歌中,可以将市舶融入对古代海上贸易的描绘:
海风轻拂,帆影点点,
市舶满载,香料与丝绸。
古港繁忙,商贾云集,
海上丝路,连接东西。
市舶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港口的繁忙景象,船只往来,商人们忙碌的身影。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港口的画作,听觉上,可能是海浪拍打船体的声音和商人们的吆喝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指代进口商品或贸易活动的词汇,如英语中的“import”或“trade”。
市舶这个词不仅反映了古代*的贸易实践,也体现了文化交流和历史变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市】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之”(往),下面是“兮”,表市场嘈杂声。本义:市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者神农作市,或曰祝融也。-市,买卖之所也。 、 《管子·乘马》-市者,货之准也。 、 《周礼·司市》-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市井。 、 《论语》-肆之市朝。 、 《孟子·梁惠王上》-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歇。 、 明·刘基《卖柑者言》-置于市,贾十倍。
【组词】
市征、 市曹、 市声、 市人、 市吏、 市刑、 市司
2.
【舶】
(形声。从舟,白声。本义:大船,海船) 同本义。
【引证】
郦道元《水经注》-昔孙权装大船,名之曰“长安”亦曰大舶。
【组词】
舶物、 舶主、 舶来、 舶船、 舶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