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1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11:10
词汇“凯声”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构成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凯声”由两个汉字组成:“凯”和“声”。
结合起来,“凯声”可以理解为胜利或成功的声音,通常用于形容庆祝胜利时的欢呼声或音乐。
由于“凯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但可以推测,它是由“凯”和“声”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胜利的喜悦。
在**文化中,胜利和成功常常被赋予积极的意义,因此“凯声”也带有积极的情感色彩。在庆祝重大胜利或成功时,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增强氛围。
“凯声”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喜悦和激动。它让人联想到胜利后的庆祝场景,充满了正能量和希望。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参与或见证了某个团队或个人的重大胜利,可能会使用“凯声”来形容当时的氛围和心情。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凯声”来描绘胜利的场景:
战鼓擂响,凯声震天,
勇士归来,荣耀满肩。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胜利的声音,如英语中的“sound of triumph”。
“凯声”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绘了胜利的声音,也传递了胜利的喜悦和激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凯】
(会意,从豈,从几。“几”象架子。字本作“豈”(qǐ),也作“愷”。从豆,(wèi)省声。本义:军队得胜所奏的乐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经传多以愷为之。亦作凱。-豈,还师振旅乐也。 、 《礼记·表记》-凯以强教之。即以豈胜豈乐为训。 、 左思《吴都赋》-汔可休而凯归。 、 《周礼·大司乐》。注:“献功之乐。”-则令奏恺乐。 、 《周礼·大司马》。注:“兵乐曰恺。”-恺乐献于社。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乐也。”-振旅恺以入于晋。 、 刘克庄《破阵曲》-六军张凯声如雷。
【组词】
凯入、 凯乐、 凯声、 凯期、 凯还
和乐;欢乐。
【引证】
嵇康《声无哀乐论》。又如:凯泽(和乐,欢乐);凯乐(和乐,欢乐)-故凯乐之情,见于金石。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