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3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38:20
词汇“下身”通常指的是人体的下半部分,包括腰部以下的部位,如臀部、腿部和脚部。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能特指某些部位,如生殖器官,但这通常是在特定的、较为私密的讨论中。
“下身”这个词源于汉语,由“下”和“身”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身”字常用来指代整个身体,而“下”则表示位置或方向。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用来特指身体的下半部分。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对于身体的讨论和描述有着不同的规范和禁忌。在一些文化中,对于“下身”的讨论可能被视为不雅或不适宜公开讨论的话题。
对于“下身”这个词,人们可能会有不同的情感反应,这取决于个人的文化背景和经验。在一些情况下,这个词可能引起尴尬或不适,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只是一个中性的描述词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健康检查、体育活动或个人护理中涉及到“下身”这个词。例如,在选择合适的**装备时,我们可能会考虑对下身的保护。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光洒满大地,她的下身轻触草尖,如同自然的精灵,轻盈而自由。”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穿着**装的人在晨跑,阳光照耀下,他的下身动作流畅而有力。这样的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活力和健康。
在不同的语言中,对于身体部位的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使用“lower body”来对应“下身”。
“下身”这个词在语言中是一个基本的描述词汇,但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它的使用和接受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了解这个词的多面性有助于我们在不同的交流场合中更加恰当地使用它。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