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2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23:20
“堆积如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高。基本含义是形容数量非常多,堆积得很高,通常用来比喻事物数量庞大,难以处理或解决。
“堆积如山”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人们对大量物品堆积的直观感受。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大量堆积事物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山是崇高、稳固的象征,因此“堆积如山”也隐含了一种稳固、不可动摇的意味。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工作量或任务的繁重,反映了社会生活中人们面对大量工作时的压力和挑战。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压力,因为它描绘了一个难以处理的局面。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堆积的物品、混乱的场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搬家时遇到过家里的物品堆积如山的情况,那种感觉既混乱又挑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整理和处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书海无涯,知识堆积如山,每一页都是探索的起点。”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仓库里堆满了各种货物,层层叠叠,如同小山一般。听觉上,可能是搬运货物时的嘈杂声,或是整理物品时的摩擦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pile up like a mountain”或“stack up like a mountain”,虽然不如中文成语那样形象和常用,但也表达了类似的数量庞大的意思。
“堆积如山”这个成语在描述大量堆积的事物时非常形象和生动,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数量庞大的概念,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大量工作时的压力和挑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阗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辆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福王仓中的粮食~,朽得不能再吃。
1.
【堆】
(象形。从土,隹(zhuī)声。本义:土堆)。
土墩,沙墩或水中聚集的礁石。
【引证】
《楚辞·疾世》-逾陇堆兮渡漠。 、 司马相如《上林赋》-激堆埼。 、 《尔雅·释水》注-呼水中沙堆为墠。
2.
【积】
(形声。从禾,责声。从“禾”,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本义:堆积谷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禾谷之聚曰积。-积,聚也。 、 《周礼·大司徒》。注:“少曰委,多曰积。”-令野修道委积。 、 《周礼·遗人》。疏:“三十里言委,五十里言积。”-掌邦之委积。 、 《盐铁论·错币》-故人主积其食,守其用。
【组词】
积谷、 积居、 积仓
3.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4.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