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4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46:10
“五色书”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术语,它可能没有一个固定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如果从字面上理解,“五色”通常指的是五种颜色,而“书”则是指书籍。因此,“五色书”可能指的是一本包含五种颜色的书籍,或者是一本内容涉及五种不同主题或风格的书籍。
由于“五色书”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本色彩丰富或内容多样的书籍。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本外观吸引人的书籍。在专业领域,如果涉及到色彩学或设计,它可能指的是一本关于色彩理论或应用的书籍。
由于“五色书”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由“五色”和“书”两个词汇组合而成,用以描述特定类型的书籍。
在某些文化中,五色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在**传统文化中,五色可能与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对应。因此,“五色书”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可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五色书”可能给人带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创意、多样性和视觉享受。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一本外观特别吸引人的书籍,我可能会用“五色书”来形容它,因为它能够准确地传达书籍的视觉特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翻开五色书,每一页都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色彩跳跃,如同生活的旋律。”
看到“五色书”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一本封面色彩斑斓的书籍,翻开时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像是在阅读一首视觉和听觉的交响乐。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五色书”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能会用来描述具有多种颜色或风格的书籍。
“五色书”这个词汇虽然不是一个常见术语,但它能够形象地描述一本色彩丰富或内容多样的书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式来描述书籍的视觉特点,增加了语言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色】
3.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