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2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23:45
出没无常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出现和消失都没有规律,难以预测”。它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行为或状态变化莫测,不可捉摸。
出没无常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学和哲学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逐渐扩展到现代汉语中,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出没无常** 常常与神秘和不可知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未知和变化的恐惧与好奇。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神秘和不安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幽灵、**或难以捉摸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用这个词汇来形容一个总是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的朋友,他的行踪总是让人捉摸不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降临,星辰闪烁,
幽灵般的身影出没无常。
在这寂静的森林深处,
是谁在暗中窥视,无声无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幽暗的森林,偶尔有影子快速闪过;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神秘或悬疑的背景音乐,增强这种不可预测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elusive" 或 "unpredictable",但它们没有出没无常这个成语所带有的神秘和不可捉摸的意味。
出没无常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不可预测性,还带有一种神秘和不安的氛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深度。
海寇出没无常,尤为濒海州县之患。
又西北平行者一里,下眺岭西深坠而下,而杳不可见;岭东屏峙而上,而~。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引证】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纪于太常。 、 《诗·小雅·六月》-载是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