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5:22
当事人: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在某个事件、案件或协议中直接涉及的个人或团体,他们通常是权利和义务的主体,直接受到事件结果的影响。
当事人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当事”和“人”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当事”指的是处理事务或承担责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指代直接涉及某事的人。
在法律文化中,当事人是一个核心概念,涉及到权利和义务的行使。在社会交往中,当事人的行为和决策往往受到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约束。
当事人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责任、义务和直接的后果。在情感上,它可能引发对公正和责任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作为当事人处理的情况,比如签订合同、参与诉讼等。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理解当事人的角色和责任。
在诗歌中,可以将“当事人”用作隐喻,表达某人在生活中的核心角色或重要性:
他是这场人生戏剧的当事人, 每一幕都深刻地刻画着他的影子。
当事人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场景,律师和法官的声音,以及紧张的氛围。
在英语中,“当事人”可以对应为“party”(在法律语境中)或“involved person”。不同文化中,对当事人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当事人这个词在法律和日常生活中都非常重要,它涉及到责任、权利和义务的行使。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对于法律知识的掌握和日常交流都至关重要。
1.
【当】
主领;典领。
【引证】
扬雄《甘泉赋》-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引证】
《左传·哀公八年》-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 《后汉书·刘虞传》-虞所赍赏,典当胡夷。 、 唐·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
【组词】
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
2.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