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1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15:13
木呆:形容人呆滞、无表情、反应迟钝的样子。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像木头一样呆板,缺乏活力和反应。
“木呆”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木”和“呆”两个字组成,“木”指木头,象征僵硬、无生命,“呆”指呆滞、无反应。在语言演变中,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
在**文化中,“木呆”常被用来形容人在面对重大变故或强烈情感冲击时的反应,这种描述反映了人们对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关注。
“木呆”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无助的感觉,联想到的是一种被动的、无法自主的状态,可能引发同情或担忧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见过朋友在得知亲人去世的消息后,整个人变得木呆,这种状态让人感到心痛,也让人意识到生命的脆弱。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木呆”来形容秋天的树木,如“秋风起,树叶木呆,无声地告别了枝头。”
视觉上,“木呆”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张没有表情的脸,或者是静止不动的树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寂静无声的环境,或者是缓慢、沉重的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unned”或“blank”,用来形容人在震惊或困惑时的状态。
“木呆”这个词在描述人的精神状态时非常有用,它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一种无反应、呆滞的状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并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精确。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呆】
痴;傻。
【引证】
《红楼梦》-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组词】
呆霸王、 呆里撒奸、 呆串了友、 呆想、 呆人、 呆汉、 呆大、 呆老汉、 呆物、 呆性
暂时住在。
【引证】
《潘虎》-但这一来,我就不能在镇头市呆下去了。
【组词】
她喜欢呆在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