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1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11:54
词汇“幽放”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出发。
“幽放”可以理解为“幽静而自由”的状态或环境。其中,“幽”通常指幽静、隐秘或深邃,而“放”则有释放、自由或放任的含义。结合起来,“幽放”可能描述一个既安静又自由的空间或心境。
在文学作品中,“幽放”可能用来形容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自由的自然环境,如山林、湖泊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比如描述一个人的心境或生活态度时,可能会用到。
由于“幽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幽”和“放”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形容一种特定的状态或环境。
在**传统文化中,追求幽静和自由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理想境界,如古代文人墨客常追求的“隐逸”生活。因此,“幽放”可能与这种文化背景有关。
“幽放”给人一种宁静、自由和放松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或是内心深处的平和与自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幽放”这个词,但它所表达的宁静自由的状态是我们所向往的。例如,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们可能会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放松身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幽放的山谷中,我听见了自由的呼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幽静的山林,鸟鸣声此起彼伏,给人一种宁静自由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意境可以通过描述来表达,如英语中的“serene and free”。
“幽放”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所表达的宁静自由的状态是人们普遍向往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
【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幽,隐也。 、 《太玄·中》。注:“隐也。”-昆仑旁薄幽。 、 《周书·谥法》-雍遏不通曰幽。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以致其幽。
退隐;潜藏。
【引证】
《礼记》-幽居而不淫。 、 《战国策》-南阳之弊幽。
【组词】
幽隐、 幽士、 幽女
2.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