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0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0:48
哀念: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对逝去的人或事物的深切怀念和悲伤。它通常表达一种深沉的情感,是对失去的人或事物的缅怀和悼念。
“哀念”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哀”表示悲伤,“念”表示思念或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表达对逝去的人或事物的悲伤和怀念。
在许多文化中,哀念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和心理过程,帮助个体和社区处理失去的痛苦。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哀悼期和纪念仪式是社会认可的哀念方式。
“哀念”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静默、泪水和深切的思念。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如何表达失去和悲伤。
个人经历中,哀念可能与亲人或朋友的去世相关,是一种深刻的个人体验,帮助人们处理悲伤并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哀念”来增强情感的表达,例如:
在寂静的夜里,我哀念着你,
星光下的影子,是我无尽的思念。
视觉上,“哀念”可能让人联想到黑白照片、墓地或纪念碑。听觉上,可能与低沉的音乐或哀伤的旋律相关。
在不同文化中,“哀念”的表达方式和仪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西方文化中的葬礼和东方文化中的祭祀都有各自独特的哀念方式。
“哀念”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悲伤和怀念,还反映了人类对失去的共同体验。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哀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
1.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
2.
【念】
(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念,常思也。 、 《诗·大雅·文王》-天念尔祖。 、 《诗·邶风·谷风》-不念昔者。 、 《论语》-不念旧恶。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史记·陈涉世家》-念鬼。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母劳家里。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念蒙君实。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
【组词】
念诵、 念恤、 念旧、 念思、 念想、 念一、 念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