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3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34:50
围墙:字面意思是指围绕某个区域或建筑物的墙,通常用于隔离、保护或界定边界。基本含义包括物理上的隔离和心理上的界限。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围墙常常象征着隔离、孤独或秘密。例如,《围城》中的“围城”一词,既指实际的城墙,也象征着婚姻的困境。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围墙可能指实际的墙,也可能比喻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或障碍。 专业领域:在建筑学或城市规划中,围墙是重要的设计元素,用于安全和隐私。
同义词:墙垣、屏障、界限 反义词:通道、开放、连接
词源:围墙一词源于古汉语,最初指围绕城池的墙,后来泛指各种隔离用的墙。 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围墙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指物理上的墙,也包括心理和社会层面的隔离。
在某些文化中,围墙象征着保护和安全,如**的长城。在现代社会,围墙也常用于表达隐私和隔离的需求。
围墙可能引发孤独、封闭或保护的情感反应。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战争或隔离。
在个人生活中,围墙可能代表家庭的安全感,也可能象征着与外界的隔阂。例如,一个家庭可能会用围墙来保护孩子的安全。
诗歌:
围墙之内,岁月静好,
围墙之外,风雨飘摇。
心灵的围墙,难以逾越,
唯有爱,能将其打破。
视觉:围墙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城墙、现代的住宅区或监狱的高墙。 听觉:围墙可能让人联想到风吹过墙缝的声音,或是墙外传来的喧嚣。
在不同文化中,围墙的象征意义和使用情况各异。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围墙可能更多地与隐私和安全相关,而在东方文化中,围墙可能与传统和保护相关。
围墙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指物理上的隔离,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围墙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围】
(形声。从囗,韦声。“囗”是“围”的古字。本义:环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按,围绕, 周围字当用此。”-囗,回也,象回币之形。 、 《广雅·释诂四》-围,裹也。 、 《易·系辞上》-范围天地之化。 、 《周礼·考工记·庐人》-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
【组词】
围堑、 围圆、 围地、 围屏、 围落
2.
【墙】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墙,垣蔽也。 、 《诗·郑风·将仲子》-无逾我墙。 、 《论语·公冶长》-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尉缭子·战威》-止如堵墙。 、 唐·杜甫《石壕吏》诗-老翁逾墙走。
【组词】
墙阙、 墙宇、 墙篱、 墙东、 墙茨、 土墙;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