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0:30
场面话:指在社交场合中为了维持礼貌、和谐或避免冲突而说的客套话、表面话,通常不涉及真实意图或深层次的情感。
场面话一词源于汉语,字面意思与社交场合的表面交流有关。随着社会交往的复杂化,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那些不真实的、仅为维持表面和谐的话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面子文化非常重要,场面话在维护个人和集体面子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反映了社会对和谐与礼貌的重视。
场面话可能让人感到虚伪或不真诚,但它也是社交互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职场中,我经常需要使用场面话来与同事和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尽管有时候我并不完全同意他们的观点。
在诗歌中,场面话可以被用来讽刺社会的虚伪,如:“微笑的面具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场面话。”
想象一个社交聚会,人们面带微笑,互相说着场面话,但眼神中透露出疲惫和不耐烦,这种场景可以通过视觉艺术来表达。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mall talk”或“polite conversation”,虽然不完全等同于场面话,但也有相似的社交功能。
场面话是社交互动中的润滑剂,虽然有时显得虚伪,但它有助于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在理解和使用场面话时,我们需要平衡真诚与礼貌,以促进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1. 【场】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
3.
【话】
(形声。从言,舌声。本义:言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话,合会善言也。 、 《左传·文公六年》-著之话言。 、 《左传·文公十八年》-不知话言。 、 《左传·襄公元年》-告之话言。 、 《诗·大雅·板》-出话不然。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 、 唐·李朝威《柳毅传》-心诚之话。
【组词】
话言、 话差、 话白儿、 话布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