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4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46:28
敲门 的字面意思是指用手或工具敲打门,以发出声音,目的是为了通知门内的人有人在外面,请求进入或引起注意。基本含义是进行一种礼貌的请求或通知行为。
“敲门”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形式和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方式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许多文化中,敲门是一种礼貌的行为,表示对门内人的尊重。在某些**或传统中,敲门还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请求允许进入神圣的空间。
敲门往往给人一种期待和不确定的感觉,它可能是友好的问候,也可能是未知的挑战。这种行为常常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警觉性。
在日常生活中,敲门是与人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例如,当你拜访朋友时,敲门是表示礼貌和尊重的第一步。
在诗歌中,“敲门”可以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如:
夜深人静时, 心灵之门轻轻敲响, 是梦的使者, 还是夜的访客?
敲门的声音可以让人联想到木头的质感、门的形状和敲击的动作。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门前,手举起准备敲击的瞬间。
在不同文化中,敲门的方式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敲门的次数和力度可能有特定的含义。
“敲门”是一个简单但充满深意的词汇,它不仅是实际动作的描述,也是文学和艺术中常用的象征元素。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敲门”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敲】
(形声。从攴,高声。攴,pū,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敲,击头也。 、 《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夺之杖以敲之。 、 《吕氏春秋·当务》-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僧敲月下门。 、 、 、 、 清·黄宗羲《原君》-敲剥天下。
【组词】
敲扑、 敲丝、 敲枰、 敲翻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