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6:03
“瓦解冰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瓦片破碎,冰块融化。基本含义是指事物彻底崩溃或解体,常用来形容组织、结构或计划的完全破坏或失败。
“瓦解冰泮”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彻底崩溃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瓦和冰都是易碎或易融的象征,因此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不可逆转的崩溃。在社会变革或政治动荡的背景下,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会增加。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强烈的崩溃感和无力感,常让人联想到灾难性的后果和无法挽回的局面。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某个长期计划的彻底失败,或者某个组织的解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瓦解冰泮声,夜半无人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破碎的瓦片和融化的冰块,带来一种破碎和消融的视觉感受。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瓦片破碎和冰块融化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all apart”或“collapse”,但这些表达没有“瓦解冰泮”那样强烈的视觉和象征意义。
“瓦解冰泮”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崩溃,也传达了情感上的绝望和无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则七国之军,瓦解冰泮。
于时~,凤飞电散,浑然千里。
1.
【瓦】
用瓦覆盖;铺瓦。
【引证】
《急就篇》-瓦屋梁。
2.
【解】
兽名。
【引证】
《太玄·难》。注:“獬豸者,直兽也。”-角解豸终。
【组词】
解豸
官署,官吏办事的地方。
【引证】
《韩非子》-事私门而完解舍。
【组词】
解舍
3.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4.
【泮】
(形声。从水,半声。本义:古代天子诸侯举行宴会或作为学宫的宫殿 。也称泮宫)。
同本义 。西南为水,东北为墙,一半有水,一半无水。
【引证】
《说文》-泮,诸侯饷射之宫。西南为水,东北为墙。 、 《礼记·明堂位》-泮宫,周学也。
【组词】
泮宫、 泮乡、 泮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