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0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09:18
词汇“混芒”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混芒”进行分析:
“混芒”字面意思是指混沌、模糊不清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它常用来形容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或者指事物界限不明、难以分辨的情况。
“混芒”可能源自古代汉语,与“混沌”有一定的关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学和学术领域仍保留其独特的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混芒”常与宇宙的起源和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一种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哲学思考。
“混芒”给人一种神秘和深邃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未知的领域和探索的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特定的自然景象或心理状态时,它可以提供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混芒”来描绘一个神秘的夜晚:“星辰在混芒中闪烁,夜风轻拂,带来远古的低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雾气弥漫的山林,给人一种混芒的感觉。在音乐中,可以使用低沉的音调和大气的和声来表现混芒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意境可以通过其他词汇或表达方式来传达。
“混芒”是一个富有文学和哲学意味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语境和创作中,它可以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刻的表达效果。在学*语言和文学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1.
【混】
混同,混合搀杂。
【引证】
《国语·周语下》-若能类善物以混厚民人者。 、 《管子·侈靡》-吿尧之时,混吾之美在下。 、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 《淮南子·览冥》-天下混而为一。 、 《太玄·玄图》-六合既混。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混逐蔓延。
【组词】
混融、 混淆、 混挠、 混缠、 混羼
2.
【芒】
(形声。从艸,亡声。本义:谷类植物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针状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曰:“谓麦谷为芒种是也。”-芒,草耑也。 、 《周礼·地官·稻人》。郑众注:“芒种,稻麦也。”-种之芒种。 、 《白虎通·五行》-芒之为言萌也。 、 潘岳《射雉赋》-麦渐渐以擢芒。(擢芒:长出麦芒。)
【组词】
芒茅、 芒履、 芒鞋、 芒刺、 芒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