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4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48:54
恶逖(è tè)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恶”表示邪恶、不良、讨厌的;“逖”在古汉语中表示远、疏远。结合起来,“恶逖”可以理解为邪恶而疏远的人或事物,或者指行为恶劣且与他人关系疏远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恶逖”可能用来形容一个角色或**,强调其负面性质和与周围环境的隔离。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因为它带有一定的文言色彩和书面语的正式感。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用更具体的术语来描述类似的概念。
同义词:恶劣、邪恶、不良、讨厌 反义词:善良、友好、亲近、和善
“恶”字在甲骨文中有记载,原意为疾病、不适,后引申为不良、邪恶。“逖”字在古代文献中表示远,如《诗经》中的“逖矣西土之人”。随着语言的发展,“恶逖”这个组合词可能较少被现代汉语使用,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古文中仍可见到。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为贵”和“中庸之道”,因此“恶逖”这样的词汇往往带有负面评价,与社会和谐相悖。在现代社会,这样的词汇可能更多用于文学创作或特定语境中,以表达对某些行为或人物的批判。
“恶逖”这个词汇给人一种负面、疏远和不可接近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排斥和冷漠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社交或工作场合,可能会用来形容那些行为恶劣且难以相处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恶逖”来描绘一个孤独而危险的角色:
在那荒凉的角落,恶逖的身影独自徘徊, 他的眼中闪烁着冷酷的光芒,无人敢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在荒凉的背景下,给人一种疏远和危险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冷风呼啸或寂静无声的环境。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malevolent and distant”或“evil and aloof”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恶逖”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可能不太常用,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邪恶和疏远状态的方式。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
1.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
【慝】
(会意。从匿,从心。匿(nì),隐藏。把心隐藏起来,存有邪念。本义:邪恶,恶念)。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文:“慝,言隐匿其情以饰非。”-崇谗慝也。 、 《周礼·环人》。注:“慝,阴奸也。”-察军慝。 、 《左传·僖公十五年》。注:“阴恶,非法所得。”-于是展氏有隐慝焉。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奸恶也。”-日入慝作。 、 《周礼·匡人》。注:“奸伪之恶也。”-匡邦国而观其慝。 、 唐·刘叉《雪车》-天子端然少旁求,股肱耳目皆奸慝。
【组词】
慝人、 慝作、 慝伪、 慝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