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1:23
词汇“天放”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天放”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天性放任”或“自然放纵”,指的是不受约束的自然状态或行为。
由于“天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人物性格的自由奔放或自然状态的描述。
“天放”的词源可能与古代汉语中的“天性”和“放任”有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因此其演变和使用频率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天放”可能与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有关,强调顺应自然,不加人为干预。
“天放”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自由、无拘无束的感觉,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情感反应。
由于“天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天放”来形容自然景观或人物性格,如:“山川天放,云水无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自然风光的画作,其中元素自由分布,没有人为的痕迹。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风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表达类似概念的词汇,如英语中的“free-spirited”或“uninhibited”。
“天放”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蕴含的自然、自由的概念是普遍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