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3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31:01
词汇“清声”的深入学*和分析:
“清声”字面意思指的是清晰、纯净的声音。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形容声音的清晰度高,没有杂音,或者指声音的质地纯净、悦耳。
“清声”一词由“清”和“声”两个字组成。“清”字古汉语中已有清晰、纯净之意,“声”字则指声音。两者结合,形成了描述声音特质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清声”常与高雅艺术相联系,如古典音乐、诗词朗诵等,体现了对声音美感的追求。
“清声”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觉,联想至清晨的鸟鸣、山间的溪流声,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情感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音乐会上听到一位歌手的清声,那种纯净无瑕的声音让我印象深刻,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清声”:
晨曦初露,鸟语清声,
唤醒沉睡的心灵。
溪水潺潺,清声悠扬,
抚慰疲惫的灵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清晨的森林画面,鸟儿在枝头鸣叫,声音清晰悦耳。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纯净的钢琴曲,让人感受到“清声”的美妙。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lear voice”或“pure tone”,虽然表达略有不同,但都指向声音的清晰和纯净。
“清声”这个词汇在描述声音特质时非常贴切,它不仅传达了声音的物理特性,还蕴含了文化和情感的内涵。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