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5:52
四愁诗: “四愁诗”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诗歌体裁,通常表达诗人内心的四种忧愁情感。这种诗歌形式强调情感的深刻和真挚,往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忧愁。
文学语境: 在文学作品中,“四愁诗”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爱情、友情或家国的深沉忧虑。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某些作品就带有“四愁诗”的特征。
口语语境: 在日常口语中,“四愁诗”这一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古代文学或诗歌时,可能会提及。
专业领域: 在文学研究或古典文学教学中,“四愁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学者们会深入分析其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同义词:
反义词:
“四愁诗”这一概念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在唐宋时期,许多诗人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诗歌形式逐渐演变成多种变体,但其核心的忧愁情感始终未变。
在**传统文化中,诗歌一直被视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四愁诗”作为一种特定的诗歌形式,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忧虑。
“四愁诗”往往带给人一种深沉、忧郁的情感体验。它让人联想到孤独、失落和无尽的哀愁,同时也激发人们对生命深层次意义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文学研讨会上听到一位学者对“四愁诗”的深入解读,这让我对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现代诗时,我尝试融入“四愁诗”的元素,通过描绘城市的孤独夜景来表达现代人的内心忧愁。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孤独的诗人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雨夜,背景音乐是一首低沉的钢琴曲,这样的场景完美地体现了“四愁诗”的情感氛围。
在西方文学中,类似的诗歌形式可能是“哀歌”(Elegy),它也常用来表达悲伤和忧愁,但“四愁诗”更强调四种特定的情感状态。
通过对“四愁诗”的深入学*,我更加欣赏古代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这一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学知识,也启发我在自己的创作中探索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
1.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2.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愁,忧也。 、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 《荀子·脩身》-见善愀然。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 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组词】
不愁吃,不愁穿;愁坐、 愁思、 愁绝、 愁怀勃勃、 愁海
3.
【诗】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同本义。
【引证】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说文》-诗,志也。 、 《国语·鲁语》-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 、 《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组词】
诗筒、 诗瓢、 诗友、 诗虎、 诗流、 诗案、 诗眼、 诗债、 诗传、 诗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