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3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32:57
执见: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固执的见解或看法,强调个人坚持己见,不易改变的态度。它含有一定的负面意味,暗示这种见解可能缺乏灵活性或开放性。
在文学作品中,“执见”可能用来描绘一个角色顽固不化的性格特点,如在《红楼梦》中,贾政对传统礼教的坚持可以被视为一种执见。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某人不愿意听取他人意见的态度。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它可能涉及到认知偏差或固执性人格特征的讨论。
同义词:固执、顽固、死板、僵化 反义词:开放、灵活、变通、包容
“执见”由“执”和“见”两个字组成。“执”原意为抓住、持有,引申为坚持;“见”指见解、看法。在古代汉语中,“执见”可能更多指持有某种见解,而现代汉语中更强调这种见解的固执性。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而不同”,即在保持个人见解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因此,“执见”在一定程度上与这种文化价值观相悖,可能被视为不和谐的因素。
“执见”往往带有一种封闭和抗拒改变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固执己见、不愿进步的形象。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影响人们对于坚持己见者的看法,倾向于认为他们不够成熟或不够合作。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坚持自己的执见,不愿采纳团队其他成员的建议,这导致项目进度受阻。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开放和灵活的态度对于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在诗歌中,可以将“执见”融入描述一个不愿改变的老人:
岁月在他脸上刻下沟壑, 执见如顽石,不容风化。 他眼中的世界,依旧如昨, 不愿让新芽,破土而出。
视觉上,“执见”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坐在老旧书房中,面对着堆积如山的古籍,坚持传统观念的老人。听觉上,可能是一段缓慢而沉重的音乐,象征着不愿改变的固执心态。
在英语中,“stubbornness”或“inflexibility”可以对应“执见”的概念,但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可能没有那么强烈的负面意味,更多是描述一种性格特点。
“执见”这个词提醒我们在坚持个人观点的同时,也要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恰当使用“执见”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对于固执态度的批评或描述。
1.
【执】
(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执,捕罪人也。 、 《礼记·檀弓》。注:“拘也。”-而妻妾执。 、 《吕氏春秋·慎行》。注:“囚也。”-使执连尹。 、 《左传·僖公五年》-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被执至南门。
【组词】
执命、 执讯、 执囚、 执问、 执狱
2.
【见】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引证】
《广雅》-见,示也。 、 《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见龙在田。 、 《汉书·韩信传》-情见力屈。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孟子·梁惠王上》-见于王。 、 《论语·季氏》-见于孔子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其末立见。 、 《三国演义》-有虹见于玉堂。 、 吴均《与朱元思书》-有时见日。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组词】
见影、 见得
介绍,推荐。
【引证】
《论语·微子》-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 、 《墨子·公输》-见我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