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4:08
词汇“昏蔽”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拼写错误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术语。为了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假设“昏蔽”是一个组合词,由“昏”和“蔽”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假设的角度进行分析:
结合这两个字,“昏蔽”可以理解为因光线暗淡或遮挡而导致看不清楚,或者指思维上的模糊不清。
由于“昏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但可以推测,它是由“昏”和“蔽”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用以表达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昏蔽”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社会现象或心理状态,比如在描述政治腐败或道德沦丧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来表达一种混沌不清的状态。
由于“昏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不多。但如果在一个需要描述模糊不清状态的场合,比如写作或演讲中,可以使用这个词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昏蔽”来描绘一种朦胧的意境:
夜幕低垂,星光昏蔽, 心随风起,思绪飘渺。
由于“昏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确。但如果要比较,可以考虑英语中的“obscure”或“dim”,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
通过对“昏蔽”这个词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描述模糊不清状态时的潜在用途。尽管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它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1.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
2.
【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敝,一曰败衣。 、 《礼记·缁衣》。郑训败衣。-苟有衣必见其敝。 、 《孙子·谋攻》-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摄敝衣冠。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组词】
敝鼓丧豚、 敝帷不弃、 敝衣
疲惫,困乏,衰败。
【引证】
《左传·襄公九年》。注:“疲也。”-还师以敝楚。 、 《史记·乐书》-土敝则草木不长。 、 《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汉书·张敞传》-吏民凋敝。
【组词】
敝卒、 敝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