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2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27:07
卧病 的字面意思是指因病而卧床休息或治疗。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因为健康状况不佳,需要躺在床上,通常是因为生病或受伤。
“卧病”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卧”指躺下,“病”指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用于描述需要长时间卧床的病症。
在**传统文化中,卧病往往被视为一种不幸,因为它意味着个人无法履行社会和家庭责任。然而,在现代社会,卧病也被看作是身体需要休息和恢复的信号,社会对此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卧病”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无奈和脆弱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病痛、孤独和需要照顾的情景。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于生病者的态度和行为。
个人经历中,卧病可能是一次深刻的体验,它让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可能改变个人的生活*惯和价值观。
在诗歌中,“卧病”可以用来表达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流逝:
卧病在床,时光如梦, 窗外花开,我却不能赏。 病痛缠身,心事重重, 唯愿早日康复,重拾往日风光。
视觉上,“卧病”可能让人联想到医院病房、白色床单和医疗设备。听觉上,可能是医疗器械的滴滴声或是家人的轻声安慰。
在英语中,“卧病”可以对应为“bedridden”或“confined to bed”,这些词汇同样传达了因病需要长时间卧床的含义。
“卧病”这个词在语言中承载了健康与疾病的对比,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它不仅是描述生理状态的词汇,也是反映文化态度和社会关怀的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卧病”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信息。
1.
【卧】
(会意。从人臣。“臣”是竖立的眼睛。本义:人伏在几案上休息,眼睛呈竖立形)。
同本义。
【引证】
《孟子》。焦循正义:“卧与寝异,寝于床,卧于几。统言之则不别。”-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一生伏案卧。
2.
【病】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病,疾加也。 、 《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疾病外内皆埽。 、 《易·说卦》-坎为心病。 、 《左传·襄公十九年》-疾病而立之。 、 王充《论衡·订鬼》-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 、 《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 《庄子·达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组词】
病革、 病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