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1:4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1:49:31
炎肿:该词汇通常用于医学领域,指的是组织因炎症反应而发生的局部肿胀。字面意思为“炎症引起的肿胀”。
炎肿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炎”(炎症)和“肿”(肿胀)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分别有其独立的含义,后来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医学术语。
在中医文化中,炎肿可能与“火毒”、“湿热”等概念相关联,中医治疗炎肿常常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法。
炎肿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不适和疼痛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身体的不适和需要治疗的紧迫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因为受伤或疾病出现炎肿,可能会寻求医生的帮助,或者使用一些家庭疗法来缓解症状。
在诗歌中,炎肿可以被用来比喻某种内心的痛苦或困扰:
心中的炎肿,如烈火般燃烧, 渴望一剂清凉,抚平这无尽的煎熬。
炎肿可能让人联想到红肿的伤口或发炎的部位,视觉上可能是一种红肿、发热的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医生或护士在处理伤口时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炎肿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都是指因炎症引起的肿胀。例如,英语中可能使用“swelling due to inflammation”来表达。
炎肿作为一个医学术语,在描述身体炎症反应时非常准确和有用。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沟通与健康相关的问题。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类专业词汇对于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1.
【炎】
(会意。从二火。本义:火苗升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炎,火光上也。 、 《书·洪范》-火曰炎上。 、 《诗·小雅·大田》-秉畀炎火。 、 《楚辞·大招》-南有炎火千里。 、 《资治通鉴》-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
【组词】
炎上
2.
【肿】
(形声。从肉,中(重)声。本义: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肿,痈也。 、 《论衡·状留》-肉暴长曰肿。 、 《周礼·疡医》。注:“痈而上创者。”-肿疡。 、 《吕氏春秋·尽数》-郁处头,则为肿为风。 、 《周礼·天官》。郑玄注:“肿疡,痈而上生疮者”-疡医掌肿疡。
浮胀;肿胀。
【引证】
《水浒传》-看那店主人,打的半边脸都肿了,半日挣扎不起。
【组词】
肿泄、 肿哙、 肿疡、 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