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2:3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2:34:50
“八股”一词源自**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固定文体格式,特指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文章格式。这种文体要求文章必须按照固定的结构和内容来写作,包括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个部分,因此得名“八股文”。其基本含义是指一种僵化、刻板的写作方式,缺乏创新和个性。
“八股”一词源于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泛指一切僵化、刻板的事物。在现代汉语中,“八股”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用来批评那些缺乏创新和个性的行为或言论。
在**传统文化中,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而“八股文”则是这一制度下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反思这种僵化的考试方式,认为它限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因此,“八股”一词在现代社会中常被用来批评那些阻碍创新和个性发展的制度或行为。
“八股”一词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代表着僵化、缺乏创新和个性。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那些枯燥无味的文章、演讲或教学方式,以及那些缺乏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会现象。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学校里遇到过一些老师,他们的教学方式非常八股,总是按照固定的模式来讲课,缺乏互动和创新。这让我感到非常无聊和厌烦,也让我意识到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八股”:
在这八股的牢笼里,
思想的翅膀被束缚,
渴望飞翔,却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徘徊。
在视觉上,“八股”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格式化的文档、表格或报告,以及那些单调乏味的教学场景。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枯燥无味的演讲或讲座,以及那些缺乏变化的语调和节奏。
在不同文化中,“八股”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其含义可以与英语中的“stereotype”或“cliché”相对应,都指那些僵化、刻板的事物或行为。
通过对“八股”一词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含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和语言中的细微差别。
1.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2.
【股】
(形声。从肉,殳(shū)声。本义:大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股,髀也。 、 《论语·宪问》疏-膝上曰股,膝下曰胫。 、 《战国策·秦策》-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 《史记·酷吏列传》-余皆股栗。 、 《聊斋志异·狼三则》-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组词】
股掌、 股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