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0:43
暗杀:指秘密或非法地杀害某人,通常是为了政治或社会目的。这个词汇强调了行为的秘密性和非法性,以及通常与权力斗争或报复有关的动机。
暗杀一词源自汉语,其字面意思“暗中杀害”直接反映了其含义。在历史上,暗杀常常与政治斗争紧密相关,如古代的刺客和现代的恐怖分子。
在许多文化中,暗杀被视为极端和不道德的行为,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反抗暴政,它也可能被赋予一定的正义性。
暗杀一词通常引起负面情感,如恐惧、不安和厌恶。它让人联想到暴力、阴谋和不确定性。
在现实生活中,暗杀通常只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与政治动荡或恐怖活动相关。
在诗歌中,暗杀可以被用来象征背叛或深刻的变革:
“在那个寂静的夜晚,暗杀的阴影悄然降临, 如同秋叶无声地飘落,改变了季节的轨迹。”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assassination”,法语的“assassinat”,都指类似的秘密杀害行为,但其使用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暗杀是一个充满负面情感和政治色彩的词汇,它在语言中的使用反映了人类历史中的暴力和权力斗争。了解和分析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复杂性。
1.
【暗】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同本义。与“明”相对。
【引证】
《说文》-暗,日无光也。 、 《论衡·说日》-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 、 蔡元培《图画》-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昏暗、 暗中摸索
2.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殺,戮也。 、 《墨子·三辩》-武王胜殷杀纣。 、 《吕氏春秋·仲秋》-杀气浸盛。 、 《考工记·冶氏》-为杀矢。 、 《谷梁传·昭公十三年》-杀其君,虔于乾溪。 、 《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子罕杀宋君而夺政。 、 陶潜《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组词】
杀猪;杀鸡;杀戒、 杀坏、 杀落、 杀坯、 杀鸡扯脖、 杀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