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1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13:07
假象:指表面上看起来是真实的,但实际上是虚假的、不真实的现象或情况。它通常用来描述那些误导人的外观或表象。
假象一词源自汉语,由“假”和“象”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假”意味着虚假,而“象”则指形象或表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用以描述那些看似真实但实际上虚假的事物。
在许多文化中,假象被视为一种负面的概念,因为它涉及到欺骗和误导。然而,在某些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假象也被用来探讨更深层次的人性和社会问题。
假象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到欺骗和误导。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不诚实的行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难以分辨真伪的困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假象,比如某些产品的广告宣传可能夸大了其效果,或者某些人的外表和行为可能与他们的真实意图不符。
诗歌:
在这虚假的舞台上,
假象编织着谎言的网,
真假难辨的迷雾中,
谁又能看清真相的模样?
视觉联想:假象可能让人联想到迷雾、面具、幻影等视觉元素,这些元素都带有模糊和不确定的特性。 听觉联想:假象可能让人联想到某些神秘或悬疑的音乐,如电影中的悬疑配乐,这些音乐往往带有紧张和不确定的氛围。
在英语中,与“假象”对应的词汇可能是“illusion”或“deception”。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同样被广泛使用,用来描述那些看似真实但实际上虚假的事物。
假象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涉及到对真实与虚假的辨别,以及对表象与本质的理解。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以及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1.
【假】
远。 同: 遐
【引证】
《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 、 《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 《淮南子·齐俗》-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 《列子·黄帝》-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
【组词】
假尔攸仰
2.
【象】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Elephas)和非洲象属(Loxodonta)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引证】
《说文》-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 、 《山海经·南山经》-祷过之山多象。 、 《汉书·司马相如传》-穷奇象犀。 、 《汉书·张骞传》-其民乘象以战。 、 《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
【组词】
象口、 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