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2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21:26
“动魄惊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某种情景或非常惊人,能够震撼人的心灵,使人感到极度惊恐或震撼。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那些极其惊险、紧张或令人震惊的场面或。
在文学作品中,“动魄惊心”常用于描述戏剧性的高潮部分,如战争场面、灾难或紧张的情节转折。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看电影、听故事或亲身经历中的震撼时刻。在专业领域,如新闻报道或历史叙述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的严重性和影响力。
同义词:惊心动魄、震撼人心、触目惊心
反义词:平淡无奇、索然无味
“动魄惊心”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成语中常见的四字格结构,这种结构在古代汉语中非常流行,用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情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和口语表达中,成为描述强烈情感和震撼场景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动魄惊心”常用于强调的戏剧性和影响力,这与人对故事情节和发展的重视有关。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也常用于描述那些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重大**。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震撼。它能够唤起人们对极端情景的想象,如灾难、战争或紧张的悬疑情节,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动魄惊心”来形容我看过的某部电影或读过的小说中的高潮部分,或者在描述一次惊险的旅行经历时使用这个成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低垂,星辰闪烁,
动魄惊心的一幕,
在寂静中悄然上演,
心灵的震撼,无法言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战争或灾难的画面,人们在其中表现出极度的惊恐和震撼。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紧张激烈的交响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来增强“动魄惊心”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rt-stopping”或“jaw-dropping”,它们都用来形容那些极其惊人或震撼的情景。这些表达在英语文化中同样被广泛使用,反映了不同文化对强烈情感和震撼场景的共同认知。
通过对“动魄惊心”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在表达强烈情感和震撼场景时的作用。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显示了其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也增强了我在描述和表达复杂情感时的能力。
其事至险 计至毒。道路相告,~。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魄】 ——“落魄”的“魄”的又音。
3.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4.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