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0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3:15
词汇“儆报”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儆报”进行深入分析:
“儆报”的字面意思是警告或提醒,通常用于告知某人注意某种危险或错误,以防止其再次发生。在古代文献中,它常用来指官方或上级对下级发出的警告或提醒。
“儆报”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儆”意为警戒、警告,“报”意为告知、报告。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的词汇如“警告”、“提醒”等逐渐取代了“儆报”的使用。
在古代**,官方对民众或下级的警告往往通过正式的文书形式进行,“儆报”一词体现了这种正式和权威的沟通方式。在现代社会,随着沟通方式的多样化,这种正式的警告方式已不再常见。
“儆报”一词给人以严肃、正式的感觉,它传达了一种权威和不容忽视的意味。在使用时,往往会引起听者的警觉和重视。
在现代生活中,“儆报”一词几乎不再使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为通俗的词汇来表达警告或提醒的意思。
在创作中,可以将“儆报”用于描述古代场景,如官方对民众的警告,以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正式感。
由于“儆报”一词的古雅性质,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文书、官方的印章等视觉元素,以及古代官员宣读警告时的严肃语调。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儆报”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warning”、“admonition”等在英语中可以找到。
“儆报”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特色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但它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历史变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
1.
【儆】
(形声。从人,敬声。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儆,戒也。 、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注-儆,备也。 、 《左传·昭公十八年》-使府人库人各儆其事。 、 《左传·襄公九年》-令司官、巷伯儆宫。
【组词】
儆悟、 儆守、 儆惧、 儆懔、 儆戢、 儆儆、 儆动、 儆畏
2.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