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4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42:12
卯时:卯时是古代十二时辰之一,对应现代时间的早晨5点到7点。在传统的地支计时系统中,卯时与地支中的“卯”相对应,而“卯”又与十二生肖中的兔相对应。
卯时源自*古代的天文观测和农业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计时方式逐渐被24小时制所取代,但在某些传统俗和文学作品中仍保留其痕迹。
在**文化中,卯时与清晨的清新、生机勃勃的意象相联系,常被赋予积极向上的象征意义。在农村社会,卯时是开始一天劳作的时间,象征着勤劳和希望。
卯时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宁静和清新,联想到清晨的鸟鸣和初升的太阳,给人一种新生的感觉。
在我的生活中,卯时常常是我开始一天学*和工作的时间,我喜欢在这个时候进行一些思考和规划,感觉效率特别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卯时:
卯时初露,晨光如织, 鸟语花香,心随风起。 一日之计,在于晨曦, 梦想启航,不负韶华。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的田野上,露珠闪烁,远处传来鸟儿的歌唱,太阳缓缓升起,这一切都与卯时的意象相吻合。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时段可能是“dawn”或“early morning”,但它们没有像卯时这样与特定的生肖和地支相联系的文化内涵。
卯时作为一个传统的时间概念,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信息。了解和学*卯时,不仅能够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在文学创作和日常生活中找到新的灵感来源。
1. 【卯】 (象形。象两扇门打开之形。本义:门开着)。 用以纪月,即农历二月。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