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4:56
守礼:字面意思是指遵守礼仪、礼节,尊重社会规范和传统*俗。基本含义是指在行为上遵循一定的规矩和标准,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守礼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守”意味着遵守,“礼”指的是礼仪或礼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其具体表现和重要性有所不同。
在**文化中,守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即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规范。在传统社会中,守礼被视为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守礼这个词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它让人联想到秩序、尊重和和谐。在个人表达中,守礼可以增强人际关系的融洽,提升个人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守礼体现在各种细节中,比如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对长辈使用敬语,以及在社交活动中遵循适当的礼仪。
在诗歌中,守礼可以被用来描绘一个和谐的社会景象:
春风拂面,柳絮轻扬,
行人守礼,街巷和谐。
守礼可以让人联想到整洁有序的街道,人们相互尊重的场景,以及传统音乐中庄重的旋律。
在不同的文化中,守礼的概念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例如,在日本文化中,守礼(礼儀)同样非常重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鞠躬、使用敬语等。
守礼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守礼这一概念,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社交能力和文化素养。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