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4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44:33
“公无渡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公(指古代的官员或尊长)不要渡河”。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文是“公无渡河,河伯娶妇”,意指官员不要轻率地渡河,因为河神要娶妻,暗示有危险。
在文学中,“公无渡河”常用来比喻不要轻率行事,尤其是在面临危险或不确定的情况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历史讨论中,它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古代社会的信仰和行为准则。
“公无渡河”这个成语源自《左传》,是古代文献中对官员行为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指渡河这一具体行为,而是泛指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谨慎行事。
在古代社会,官员的行为受到严格的规范,尤其是在面对自然灾害或神秘时,他们需要表现出谨慎和敬畏。因此,“公无渡河”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官员行为的期望和规范。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稳重和谨慎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员在面对重大决策时的深思熟虑。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生活中也应该保持谨慎,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多次遇到需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情况。每当我感到不确定时,我就会提醒自己“公无渡河”,确保我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公无渡河,河伯娶妇,
谨慎行事,方得安宁。
波涛汹涌,心怀敬畏,
三思而后,方能远航。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官员站在河边,望着汹涌的河水,心中充满了敬畏和谨慎。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筝或古琴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古代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谨慎和深思熟虑的含义是相似的。
“公无渡河”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智慧的传承。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应该保持谨慎和深思熟虑的态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谨慎和智慧的重要性。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渡】
(形声。从水,度声。本义:渡过,过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子史皆以度为之。”-渡,济也。 、 《汉书·贾谊传》。按,后世分用,渡河不写作“度。”-度江河,亡维楫。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然后渡扬子江。
【组词】
渡仔、 渡杯、 渡客、 夜渡沅江
4.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