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3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38:59
汪洋浩博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水域广阔无边,博大精深。基本含义是指知识渊博,见识广博,形容人的学识或胸怀非常宽广。
在文学作品中,汪洋浩博 常用来形容作者的学识深厚,如“他的文章汪洋浩博,令人叹为观止。”在口语中,可以用来赞美某人的知识面广,如“他是个汪洋浩博的人,什么话题都能聊。”在专业领域,可以形容某人在某一领域的知识非常全面和深入。
同义词:博大精深、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反义词:浅尝辄止、一知半解、肤浅
汪洋浩博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最初用来形容水的广阔,后来引申为形容人的学识和见识。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人的学识广博。
在传统文化中,崇尚博学多才是美德,汪洋浩博** 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赞美那些知识渊博、见识广博的人。
汪洋浩博 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宽广的海洋和深邃的天空,象征着无限的可能和深厚的底蕴。
在学术交流中,我曾听到一位教授的讲座,他的知识汪洋浩博,让我深受启发,也激励我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心灵如汪洋浩博,包容万象,映照着世间的一切美好。”
想象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波涛汹涌,海鸥翱翔,这样的画面和海浪的声音可以很好地代表汪洋浩博 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vast and profound" 或 "broad and deep",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传达了类似的广博和深邃的含义。
汪洋浩博 这个成语不仅形容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也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韵味和深度。
德者前辈之学,积小以成大,以所有易所无,以所能问于不能。故其久也,汪洋浩博,该极百家,而不可涯矣。
绎曾字伯敷,处州人,为人虽口吃,而精敏异常,诸经注疏,多能成诵。文辞~,其气烨如也。
1.
【汪】
(形声。从水,王声。本义:深广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汪,深广也。 、 《国语·晋语》。注:“大貌。”-汪是土也。 、 《汉书·礼乐志》-泽汪濊。 、 《后汉书·班彪传》-汪汪若千顷陂。
【组词】
汪波、 汪汪、 汪浵、 汪流、 汪然、 汪茫、 汪翔
2. 【洋】 (形声。从水,羊声。本义:古水名)。 同本义。
3.
【浩】
(形声。从水,告声。本义:水势浩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浇者,许以声训。”-浩,浇也。从水,告声。虞书曰:“洪水浩浩。 、 《字林》-浩,遶也,水大也。 、 《广雅》-浩,浩流也。 、 《楚辞·怀沙》-浩浩沅湘。 、 《淮南子·俶真》-浩浩瀚瀚。 、 《淮南子·地形》-曰浩泽。
【组词】
浩波、 浩汗、 浩洋
4.
【博】
(形声。从十,尃(fū)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同本义。与“小”相对。
【引证】
《说文》-博,大通也。 、 《诗·鲁颂·泮水》-戎车孔博。 、 《淮南子·泛论》-岂必褒衣博带。 、 王逸《鲁灵光殿赋》-丰丽博敞。 、 《楚辞·招魂》-倚沼畦瀛兮遥望博。 、 《礼记·学记》-不学博依。
【组词】
宽衣博带;博硕、 博硕肥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