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4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47:07
三维动画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创建的动画,其中对象和场景在三个维度上(即长度、宽度和高度)被模拟和渲染。这种动画技术允许创作者在虚拟的三维空间中操纵对象,使其具有深度和体积感,从而产生更加逼真和动态的视觉效果。
“三维动画”一词源于对三维空间(3D space)的模拟技术。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三维动画从简单的几何形状发展到复杂的角色和场景,技术不断进步,应用领域也日益扩大。
三维动画在现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电影和游戏产业中。它不仅提供了视觉上的创新,还推动了叙事和技术的发展,影响了观众的娱乐体验。
三维动画常常与创新、科技和未来感联系在一起。它能够激发人们对技术进步的好奇心和兴奋感,同时也可能引发对现实与虚拟界限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三维动画可能与特定的电影或游戏体验相关联,例如观看一部采用三维动画技术的电影,或者玩一个以三维动画为特色的游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数字的海洋里,三维动画的波浪翻滚,每一帧都是梦的编织,每一角色都是心的投影。”
三维动画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色彩斑斓的场景、流畅的角色动作和逼真的光影效果。听觉上,可能与电影中的音效、背景音乐或游戏中的声音设计相关联。
在不同语言中,“三维动画”可能有不同的翻译,但其核心概念和技术应用是普遍的。例如,在日语中,它可能被称为“3次元アニメーション”。
三维动画是一个多面性的概念,它不仅代表了技术的进步,还反映了文化和社会的变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欣赏现代媒体艺术。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维】
(形声。从糸(mì),隹(zhuī)声。本义:系物的大绳)。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维,紘也。 、 《说文》-维,车盖系也。 、 《广雅》-维,系也。 、 《楚辞·天问》-斡维焉系。 、 《周礼·节服氏》。注:“维之以缕。”-维王之大常。 、 《左传·昭公十年》。疏:“纲也。”-居其维首。 、 《淮南子·天文训》-天柱折,地维绝。
【组词】
维纲
3.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4.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
1. 【动画】 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播放的成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