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3:4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3:45:50
“吃不过”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无法吃完”或“无法承受”。在日常生活中,它通常用来描述食物过多,以至于一个人无法全部吃完,或者比喻某件事情的负担或压力过大,以至于一个人无法承受。
“吃不过”源自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行为,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扩展到比喻性的用法,用来描述任何形式的“无法承受”。
在文化中,饮食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因此“吃不过”在描述食物过量时,也反映了人对饮食的重视和对过量食物的无奈。
“吃不过”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饱腹感、满足感或是压力和负担,它可能引发一种既满足又无奈的复杂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遇到“吃不过”的情况,比如在家庭聚餐时,面对满满一桌的佳肴,虽然心里想多吃,但身体却告知已经饱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色如水,夜宴丰盛,我却只能叹息,吃不过这满桌的温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摆满食物的餐桌,人们围坐在一起,脸上露出既满足又无奈的表情。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餐具碰撞的声音和人们的谈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n't finish”或“can't handle”,但它们没有“吃不过”这种结合了饮食和承受压力的独特含义。
“吃不过”这个词在汉语中既有实际的饮食含义,也有比喻性的压力承受含义。它在日常交流中非常实用,能够简洁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
1.
【吃】
(形声。从口,乞声。本义:口吃,结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吃,言蹇难也。 、 《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吃。
【组词】
吃子、 吃吃
(形声。从口,契声。本义:吃东西。按:“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喫”。汉字简化后“喫”写作“吃”)。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