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1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15:25
“一应俱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所有应该有的东西都齐全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物品或条件非常完备,什么都不缺。
在文学作品中,“一应俱全”常用来描述一个场景或环境,如一个设施完善的度假村或一个装备齐全的实验室。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家庭或办公室的设备齐全。在专业领域,如房地产或室内设计,这个词汇用来描述一个空间的功能性和便利性。
“一应俱全”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事物完整性和完备性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和范围都有所增加,成为描述完备状态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完备和齐全被视为一种理想状态,尤其是在物质条件方面。因此,“一应俱全”常常被用来表达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对细节的关注。
这个词汇给人以满足和安心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一种无需担忧的完备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传达对某人或某事的赞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使用“一应俱全”来形容一个朋友的家,他的家装修得非常精致,各种设施和装饰品都非常齐全,给人一种温馨和舒适的感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这个小屋里,一应俱全,/ 书籍、音乐、温暖的火炉,/ 每一个细节都诉说着主人的用心。”
想象一个装饰精美的客厅,家具、装饰品、艺术品一应俱全,背景音乐是轻柔的爵士乐,这样的场景会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verything is in place”或“fully equippe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都是指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已准备妥当。
“一应俱全”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物质的完备性,也传达了一种满足和安心的情感。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想法和感受。
笼屉里又盖着一屉馒头;那案子上调和作料一应俱全。
临街三间是老张的杂货铺,上自鸦片,下至葱蒜,~。
1.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2.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3.
【俱】
(形声。从人,具声。本义:走在一起,在一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俱,皆也。 、 《战国策·齐策》。注:“偕也。”-而仪与之俱。 、 《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 、 《汉书·李广苏建传》-百余人俱。 、 、 《世说新语·自新》-处与之俱。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使与书俱。
4.
【全】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全,完也。 、 《周礼·考工记·王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