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0:1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0:12:04
树荫:字面意思是指树木的枝叶在阳光下形成的阴影部分。基本含义是指在树下可以遮蔽阳光的空间,提供凉爽和阴凉的环境。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树荫常常被用来象征安宁、避难所或时间的流逝。例如,在诗歌中,树荫可能代表一个避世的地方,一个可以暂时逃离现实困扰的场所。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树荫通常指的是树下可以避暑的地方。人们可能会说:“我们去树荫下休息一会儿吧。”
专业领域:在园艺或城市规划中,树荫可能被视为一种生态服务,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提供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
同义词:树影、阴凉处、林荫
反义词:阳光、日光浴、曝晒
词源:树荫一词由“树”和“荫”组成,其中“树”指的是植物,而“荫”原指遮蔽阳光的阴影。
演变:在古代汉语中,“荫”字已有遮蔽、保护的含义。随着语言的发展,树荫逐渐成为描述树下阴凉空间的常用词汇。
在许多文化中,树荫被视为一个休息和反思的地方。例如,在日本的园林设计中,树荫下的空间常常被设计为冥想或茶道的场所。
树荫常常让人联想到宁静、放松和自然的美好。它可能唤起人们对童年在树下玩耍的回忆,或是对自然环境的向往。
在炎热的夏日,树荫下的小憩总能带来一丝清凉和宁静,让人暂时忘却都市的喧嚣。
诗歌: 在炎炎夏日,我寻找一片树荫, 那里,风轻轻吹过,叶儿低吟。 时光在树荫下缓缓流淌, 心中的烦忧,随风飘散。
视觉:想象一片茂密的树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形成一片片树荫。
听觉:在树荫下,可以听到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鸟儿的鸣叫,以及远处溪流的潺潺声。
在英语中,“树荫”可以翻译为“shade”或“tree shade”。在不同的文化中,树荫都被视为一个提供遮蔽和凉爽的地方,但其象征意义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树荫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自然现象,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树荫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生动地描绘自然环境,传达内心的感受。
1.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2.
【荫】
(形声。从艸,阴声。本义:树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荫,草阴也。 、 《广韵》-荫,草阴地也。 、 《左传·昭公元年》。注:“荫日景也。”-赵盂视荫。 、 《国语·楚语下》-玉足以庇荫嘉谷。 、 《淮南子·说林》。注:“荫,木景也。”-荫不祥之木。 、 《淮南子·人间》-武王荫暍人于樾下。 、 《荀子》-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组词】
树成荫而众鸟息;垂荫万亩;荫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