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2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20:16
“乐女”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从事音乐表演的女性,尤其是在古代宫廷或贵族家庭中,专门为贵族演奏音乐的女性艺人。这个词可以理解为“音乐的女性”或“音乐女子”。
在文学作品中,“乐女”常被用来描绘古代宫廷生活的场景,如描述宫廷宴会上的音乐表演。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文化相关的讨论中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音乐史或古代文化研究中,“乐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乐女”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乐”(音乐)和“女”(女性)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就已经存在,并且在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和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在古代**,乐女是宫廷文化的一部分,她们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音乐艺术的重视。乐女的社会地位通常不高,但她们的艺术才能受到一定的尊重。
提到“乐女”,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优雅和精致,以及那些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的女性。这种联想可能会带来一种对过去文化的怀旧和对那些女性命运的同情。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参与或研究古代文化相关的活动,可能会遇到“乐女”这一概念。例如,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或观看古装剧时,可能会对乐女的角色和历史背景有更深的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乐女轻抚琴弦,宫廷夜曲悠扬,岁月如梦,唯音乐永恒。”
视觉上,乐女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穿着古代服饰的女性,优雅地弹奏古琴或其他传统乐器。听觉上,可能会想象到古琴的悠扬旋律或古筝的清脆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职业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如日本的“艺伎”,她们也是以艺术表演为生,但涉及的领域更广,包括舞蹈、歌唱和茶道等。
“乐女”这个词虽然不常在现代日常对话中使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的音乐和社会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语言和文化的
1.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
2.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