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2:17
词汇“举指”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误用的词汇,正确的词汇应该是“举止”。因此,我将基于“举止”进行分析。
“举止”指的是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和态度,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社交场合或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
“举止”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是举起手指,引申为人的行为和动作。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描述人的行为和态度。
在中国文化中,“举止”被视为个人修养的一部分,良好的举止被认为是文明和有教养的体现。
“举止”这个词给我一种正式和规范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社交场合中的礼仪和规矩。
在参加正式活动时,我会特别注意自己的举止,确保不做出失礼的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她的举止如春风拂面,温柔而细腻,让人心生敬意。”
想象一个人在正式场合中的优雅举止,可能会联想到古典音乐的旋律和优雅的舞蹈动作。
在不同文化中,“举止”的期望和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西方文化可能更注重个人表达的自由,而东方文化可能更强调集体和谐和礼仪。
“举止”是一个描述个人行为的重要词汇,它在社交和礼仪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了解和掌握“举止”的正确使用,对于提升个人形象和社交能力至关重要。
1.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2.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