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6:02
词汇“杂卖”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在非正式或非专业环境下进行的各种商品的销售活动。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杂卖”进行深入分析:
“杂卖”字面意思是指销售各种杂项商品,通常不限于特定的商品种类,可能包括二手物品、小商品、手工艺品等。这种销售活动可能在街头、市场、网络平台或临时集市上进行。
“杂卖”一词源于汉语,由“杂”和“卖”两个字组成。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杂卖”也开始在网上出现,形式更加多样。
在*,杂卖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商品交易的一种方式,也是社区文化的一部分。杂卖活动往往与地方特色紧密相关,反映了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惯。
“杂卖”往往给人带来一种亲切和热闹的感觉,它让人们联想到熙熙攘攘的市集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旅游时参与过当地的杂卖活动,体验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
在诗歌中,“杂卖”可以用来形容生活的丰富多彩:
街头巷尾,杂卖声声,
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
想象一下,一个充满各种颜色和声音的市集,人们讨价还价的声音,商品琳琅满目的景象,这些都是“杂卖”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非正式销售活动也有不同的称呼,如西方的“flea market”(跳蚤市场),它们都体现了社区交流和二手商品交易的特点。
“杂卖”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销售方式,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不同的文化环境。
1.
【杂】
(形声。从衣,集声。本义:五彩相合)。
同本义。
【引证】
《周礼·考工记》-画绘之事,杂五色。
2.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